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笕文”)隆重举行首批基地校授牌仪式暨“内生德育”项目论证会。活动是由中心主办,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笕实”)、笕文承办,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协办,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指导。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副局长王世美,党委委员、教育科科长赵坤,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郑国强,浙江教育报正高级编审言宏,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教育学院院长王莺、副院长庞科军、教研员全晓兰、贾海英,笕文、笕实师生代表以及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在线参加),中心常务副主任、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查颖,中心办公室主任彭年强,中心博士俞婷婕、杨晓娟、刘小柳、蔡群青、俞向军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项海刚局长代表上城区教育局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指出立德树人是这个时代赋予教育最大的使命,学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德育价值取向。中心基地学校落地上城,是对上城教育的厚爱和青睐,也是对上城德育工作的鞭策和期待。项局长强调,笕实、笕文要充分利用好基地学校这个平台,做好融合发展的文章,充分利用好高校的专家资源,融合好上城的区域资源,挖掘好学校的校本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为上城区德育工作创新赋能。为此,首先需要聚焦传承创新,打造德育研究新高地;其次需要聚焦五育并举,缔造学生发展新基地;最后需要聚焦人才培养,创造德育团队新境界。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实教,全面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教育工作水平,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科融合、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优秀德育人才队伍。
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围绕“中心为什么要建立基地校”、“为什么将笕文、笕实作为中心首批基地校”、“下一步怎么样建设基地校”三方面作出发言。袁振国认为,德育是一项践行的教育,是道德人格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是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抓手和路径。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从实践中寻找“源头活水”,同时,实践工作需要上升为理论,形成具有普遍的、可推广意义的思想理论。为此,基地的任务就是从基地校中寻找“源头活水”,并上升为教育理论,形成具有引领性的价值观念;研究中心之所以把全国第一所德育基地学校授予笕实、笕文,是因为学校长期致力于教育变革,坚持内生理念,坚持育人导向,拥有良好的德育基础,并且杭州市上城区拥有非常好的德育创新环境。同时,他强调,授牌基地学校也是一种探索和尝试,今后会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建设思路,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推向全体”建设状态,努力将基地校打造成为“共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实现基地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和协同创新,打造德育工作新局面、新态势。袁振国希望笕实(笕文)努力形成更具特色的德育新格局,要成为全国学校德育的示范阵地和重要窗口,要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载体,不断推进内生德育向高品质发展,有力提升高质量育人的实效性。
活动中,杭州市教育科研究院教科所郑国强所长、上城区教育局王世美副局长、上城区教育局教育学院王莺院长和笕实的师生代表共同为高琼校长编著的新书“内生课堂:破解初中之惑的笕实密码”举行发布仪式。
随后,中心常务副主任查颖书记和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笕文实验学校)副校长孙婕共同为中心基地校揭牌,同时查颖书记向孙婕副校长授予中心基地校证书。
最后,与会领导、专家还围绕“内生德育:大思政视域下学校德育路径的实践研究”进行了课题论证。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则指出,笕实、笕文一直坚持内生理念,在内生德育的育人目标、体系方法及课程建设上深入研究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年更是聚焦“九年一贯制学校背景下的德育创新”这一主题,扎实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特点,关注年龄层的跨度,提出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及举措。韩平会长还对笕实、笕文在内生德育建设的可视化、一体化和立体化方面提出了中肯意见,指明了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中心常务副主任查颖书记对于“内生德育”基地校建设方案进行了系统阐述。她认为中心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组建“内生德育”专家团队,以中心优势助推学校发展;第二,要充分发挥中心(高校)学术平台优势,展示学校育人成果,包括邀请基地校校长或教师参与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基地校校长作客中心“德育大讲堂”,面向在校师范生传递“内生德育”理念,积极引导中心青年博士将基地校相关德育实践同自身研究相结合,形成合力,实现共赢;第三,要指导“内生德育”体系构建,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具体而言,包括进一步深挖“内生德育”的理念内涵、明晰“内生德育”的育人目标、建构“内生德育”的课程体系;第四,指导基地校建构出一套完备、科学的,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的“内生德育”体系,打造“内生德育”品牌。一方面,帮助基地校教孵化出一批“内生德育”系列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帮助基地校提升育人质量,以研究促学习,带动基地校教师重塑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科研能力等。
随后,中心专家团队围绕“内生德育”项目方案进行细致指导。中心俞向军博士认为,基地校作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可以在与中心合作的基础上研磨、推出一些一体化的课程。例如,聚焦同一主题,构建不同学段(小学段、初中段)的德育课程。俞婷婕副教授提出,首先,基地校可以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开展对学生的长期追踪,更全面而细致入微地观察内生德育对学生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其次,内生德育的育人目标仍需进一步明确。杨晓娟博士认为,针对不同年级学校通过何种方法或手段实施内生德育,以及如何把握内生发展的程度等问题值得关注。刘小柳博士认为,第一,课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内生德育课程的内在逻辑和结构;第二,内生德育课程的内容与类型仍需深度明晰,其中包括劳动课程、活动课程、项目式课程、道法课之间区分;第三,内生德育的协同课程内容尚需凝练。彭年强主任认为,应注重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德育评价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差距。蔡群青博士认为,第一,内生德育的理论基础需进一步丰富,建议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里面生发或凝练出契合新时代学校自身德育发展的新思想,例如易经中所提的“滋养”的意蕴是否也适用于新时代我们的德育实践过程当中;第二,内生德育的培养目标需深度明确,即培养出的学生需要具有哪些关键品德和能力;第三,结合目前国家倡导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德育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当中,是否可以充分地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或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还有新兴的教育戏剧教学方式,利用中西方经典的故事或者是学生自编的一些舞台剧,搭建活动课程;第四,德育课程中的思政课程和感恩课程是否可以与浙江的清廉学校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此次项目论证会,与会者加深了对内生德育的内涵、特征、课程建构与实施、教学方式创新和内生发展德育评价机制的认识与理解,为推动学校“内生德育”实践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路径。
据悉,中心自成立以来,便在积极谋划、科学论证、精心筹备基地校建设事宜。中心基地校建设既是新时期中心引领并推动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实践变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和举措,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德育理论创新和德育实践变革相向而行的生动实践,将有力提升中心的学术影响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做扎根中国大地的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