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俞晓婷博士应邀为浙师大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作题为“道德作为一种能力及其培养”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俞老师简要介绍了中心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并指出“教师德育能力”是教师在师生交往、家校沟通中的专业工作能力,是教师作为专家,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信任的关键能力。
随后,俞老师系统剖析了开展道德教育的“特殊困难”,提出要把道德当作一种“能力”而非“意愿、态度”来教,按照能力发展的思路去开展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评价其缺乏哪一块能力,与儿童共同探究获得这种能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这种能力以及评价并制定进一步的能力发展计划。儿童道德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8个阶段:外在的塑造、接受正确观点、感情认同、立志行动、他律践行、自律践行、养成习惯以及形成稳定的内在品德。而在“道德意愿、态度”方面,俞老师从人性论角度分析了“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向往善”,教师应始终如一地坚信儿童的“道德意愿”,引导儿童获得“道德自我认同”。基于这样的理论分析,她结合教育实践需求,引用丰富的案例,提出了“引导儿童换位思考”,“提醒儿童道德盲点”,“写《心理活动说明书》”等道德教育过程中有效的实践举措。
最后,俞老师与亭桥小学的教师进行了密切交流,对于大家提出的诸多问题给予了专业、细致的解答。此次讲座广受好评,亭桥小学在官微推文中写到“此次讲座为我校德育指明了方向,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据悉,自成立以来,中心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中小学教育现场,通过指导中小学德育规划、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学校发展咨询等方式,不断提升中心与中小学合作水平,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地方中小学德育改革,全方位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