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日下午,“田家炳德育大讲堂”第八讲在浙江师范大学17112报告厅举行。中国教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孟万金教授作了题为《具身德育:世界视野中国智慧》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浙师大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任俊教授主持,中心常务副主任查颖教授以及两百余名师生听取了讲座。讲座还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田家炳中小学校教师在线参加。

讲座伊始,孟教授对“具”“身”“身体”“身体力行”等概念进行学理分析,认为“具身”包含三重意涵:一是对身体的重视、供奉、尊重,二是身体包含品德体魄才能,三是重视身体力行、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孟教授指出,具身道德是“使身体具备道德”“道德具体化到身体上”,其核心观点是要重视道德心理和行为所依赖的具体身体及其环境,强调身体及其活动方式与道德心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他特别指出,具身德育是基于具身道德、立足具身认知的德育,是指身体经验同道德心理、行为、情境等相互嵌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重心是立德树人,重点是身体力行、身教言传,精髓是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动力是厚德载福,机理是情境-情感-行动,场域是人人时时事事处处,追求知行合一

其次,孟教授系统介绍了达尔文的“身体-道德”进化论、普遍道德语法、道德进化、身体内道德分子、西方的具身认知观和具身道德实证研究等前沿话题。他认为,身体的进化改变了道德认知方式,扩大了道德认识范围。自然选择不仅是推动人类生物结构进化的机制,也是推动人类道德进化的机制。他指出,道德的基本规范往往要求个体服从群体的利益,这是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只有依附于群体才能够得以保存。通过列举相关的实证研究,他强调个体身体内存在道德分子——催产素,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慷慨或自私程度。身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感知变化会显著影响个体的道德心理和行为,厌恶的味道、洁净的自我感受、长时间距离等都使得道德判断更加严格,并导致道德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最后,孟教授阐述了“具身德育的中国智慧”。他认为古代的具身德育思想博大精深,诸如“安身方可立命”等包含着深刻的具身哲学思想。古代中和位育观源远流长,《中庸》《素问》等经典著作中包含着深刻的“天人合一”“身心一体”的具身理念。中国优秀德育传统,诸如群己和谐、天人和谐的道德价值观,知、情、意、行健全的品德心理要素观、“内圣外王”的德育理想境界观、厚德载福的德育动力观、“知--乐”的德育过程序列观、礼乐结合的德育方法观等在现今的德育实践中仍旧适用、仍然管用。他总结道:“立德树人是优秀传统,也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具身德育的灵魂和宗旨。”  

孟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案例翔实、精彩纷呈,具体而微地阐述了具身德育的核心要义、世界视野和中国智慧。通过本次讲座,与会者拓展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具身德育的理论理解和实践认识,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后,中心常务副主任查颖教授为孟万金教授颁发“田家炳德育大讲堂”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