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4日,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参与协办新时代高质量协同育人高峰论坛暨内生德育学术活动。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常务副主任查颖教授、办公室主任彭年强、秘书何丹宁参与本次活动,活动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永祥,《中国德育》副主编、编审刘洁,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赵云丽,浙江教育报正高级编审言宏,杭州市上城区委常委毛素云,杭州市教育局德体卫艺处副处长梁树波,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副局长王世美等相关专家、领导以及来自上城区各中小学校长、中心17所基地校校长、家长代表等三百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梁树波致辞。他指出,上城向来重视家庭教育,2017年就以“星级家长执照工程”,惠及万千上城家长,获评各项荣誉。他强调,在未来家庭教育的发展之路上,上城应继续从以下四方面推进工作:一是要始终坚持积极探索,统筹区各单位资源,构建区域立体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二是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规范化、系统化;三是要努力建设区域品牌,培育区域家庭教育品牌;四是要逐步实现家庭教育专业化,提升基层工作指导能力。

在经验分享环节,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笕文实验学校)、笕桥街道、建兰中学学生家长、上城区妇联、家庭教育共同体分别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育经验,探寻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力量,打造上城协同育人新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幸福成长。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用“五个度”,即认识有高度、研究有深度、协调有力度、活动有亮度、成效有显示度来总结并肯定杭州上城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进行的有效探索与实践。随后,他围绕“观念”、“机制”以及“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享。他指出,近20年以来,信息的传播、获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从报纸、电视、教材、教师讲课等渠道所获取的信息只占个人获取信息总量的5%。孩子们有自己的传播与交往渠道。因此,我们要树立双向、多元、互动的教育观念。同时,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内在的有效机制,并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数字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思想水平、学科能力、知识素养,而且还需要具备人机协同的能力。

下午活动伊始,举行了中心基地校——杭州笕实(笕文)实验学校专著《师爱的智慧与艺术:激活内在动机的56个育人故事》的发布仪式。


在中心第二批基地校授牌仪式上,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向镇海中学台州分校、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杭州市学军小学、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惠民分校、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杭州笕桥小学共6所基地校校长授牌。


在中心基地校德育品牌交流环节,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笕文实验学校)、衢州风华学校、温岭市箬横镇中学、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宁波中学以及湖州二中负责人分别就内生德育、出彩德育、养正德育、小爱学关心、储才德育、卓越德育分享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理念、实施路径以及建设成效等。

在点评环节,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高度赞赏中心各基地校在学校德育实践与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他提出,未来学校在德育实践探索中,应该努力做到五方面的统一:一是政治性和生活性的统一,二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三是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四是主流性和儿童性的统一,五是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中国德育》副主编刘洁认为6所基地校的德育实践与探索都彰显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育人情怀。她具体就三方面展开点评:一是各学校校长都有极大的教育热情,躬耕践行,选取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二是各学校都兼顾了精神的高度和人性的温度,在注重价值引领的同时,彰显了校长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既讲理又动情,让德育自然而然地发生,让教育水到渠成;三是各学校都紧扣时代主题,善于挖掘德育元素。

中心常务副主任查颖教授主持中心基地校第一校长联席会议。会上,她向与会校长介绍了中心基地校建设情况与当前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包括出版一套专题丛书,组织撰写一组专题论文、开展基地校德育品牌宣介等。


刘洁副主编为大家专题辅导了《中国德育》期刊论文写作的相关技巧与注意事项:一是要避免成为个人感受、工作报告,应有深入的阐述与论证;二是要避免内容过多,杂乱无序;三是要避免论文结构失衡;四是要有问题意识,选题不宜过于宏大;五是要注重选题与内容之间的契合性;六是注重语言的精准性。

中心主任袁振国教授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中心基地校工作进展顺利,超乎预期,这当然离不开各位校长的热情参与、积极配合。各基地校所开展的德育实践工作有基础、有积累、有经验、有特色。中心采用联盟的形式将各基地学校联结起来,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是有价值的,实践证明也是有实效的,这项工作也得到了田家炳基金会的高度赞赏与肯定。他勉励在场的校长在开展学校德育实践探索的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反思,把一线鲜活的实践举措上升为理论经验,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