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中心严晓梅博士为我们带来《从探究到实践》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项目主管朱剑副研究员主持。浙江省200余位中小学理科教师来到现场聆听。
讲座伊始,严晓梅提出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如何向学生介绍科学?引发大家思考。她引用科学家吴军的回答,“科学首先是我们掌握一种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第二,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知识的边界;第三,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累加进步”。要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对科学素养的精准把握。严晓梅引用PISA2025科学维度的调整、欧盟关于科学素养的界定和美国的科学素养标准等,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了科学素养的含义。
科学素养认识上发生的变化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以及科学教育的方式产生新的挑战。严晓梅通过工程实践和科学实践的具体案例,阐述了科学教育中从科学探究转换到科学实践的必要性。她指出,科学实践的内涵是:从狭义上讲,科学实践包括八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即提出问题和明确问题,建立和使用模型,设计和实施调查,分析和解释数据,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证据的论证以及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从广义上讲,科学实践融合了认知、社会和物质三个维度活动。
严晓梅通过比较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指出它们的差别:科学探究重视完整的研究过程,科学实践关注具体的学生活动;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是并列的,科学实践与科学知识是融合的;科学探究按要素多少划分水平,科学实践按知识理解界定程度。严晓梅引用崔永漷的观点,崔永漷认为二十多年来科学探究出现了一些问题,即探究缺乏严谨性与学科典型性,存在“虚假探究”。所以我们转向学科实践的时候,应更加强调回归学科特色,在实践中能够真实模拟学科专家进行科研的过程,让探究学习回归到实践的本质。此外,严晓梅也提出科学实践应设计跨学科融合,围绕真实问题出发,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专家介绍
严晓梅,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一带一路”环境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硕士阶段作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社会与技术”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获得百年奖学金,继续博士阶段的学习,聚焦科学论证的研究。回国后曾担任福建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部门的负责人,评估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效果,组织教学实践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完成博士后工作,曾参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教育部等部委委托的科学教育战略发展和青少年科学素养发展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