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24-02
研 · 洞见丨教育学院蔡连玉教授团队在《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3(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2022级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生江璐与导师蔡连玉教授在CSSCI集刊《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3(上)》上发表题为“论高校有组织科研与基于应用的基础研究突破”的研究论文。《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作为创刊二十余年的教育学集刊,在国内教育政策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在后全球化时代,巴斯德“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祖国”论断意义凸显,构建国家创新能力、突破高科技“卡脖子”困境,对我国发展蓝图的实现至关重要。高校是创新的...
08
2024-01
我院李明教授获批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2024年度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清单,教育学院李明教授牵头申报的《智慧教育关键技术-个性化智慧教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获得立项。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2024年度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清单,教育学院李明教授牵头申报的《智慧教育关键技术-个性化智慧教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获得立项。“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是...
28
2023-12
研 · 洞见 | 教育学院万秀兰教授与博士生商琳芳在《比较教育研究》发表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万秀兰,女,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爱丁堡大学、内罗毕大学和博茨瓦纳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非洲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等。商琳芳,女,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专业2021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南非高等教育。
25
2023-12
研 · 洞见 | 教育学院蔡连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就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刊文
2023年12月21日,我院蔡连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第2版刊发署名文章《激励更多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 21/content_633387.htm?div=-1)。本成果是蔡连玉教授团队所承担的“教育共富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乡村“小而优”学校样板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文章指出,近年来,广大乡村学校包括小规模学校的教育硬件有了较大提升,当前阻滞乡村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师资队伍...
19
2023-12
研 · 洞见 | 浙师大教育学院何文涛副教授团队在《教育发展研究》发表学术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何文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周睿、周跃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朱玲林在《教育发展研究》发表题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知识建模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筹机制研究》论文。论文将众筹模式与知识建模图进行结合,设计支持多主体参与的符合资源共建共享特征的数字资源模型,并构建基于知识建模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筹机制,以解决数字教育资源孤立建设与低水平共享问题,实现多主体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和价值共创,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09
2023-12
研 · 洞见 | 教育学院蔡连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发文
2023年12月7日,我院蔡连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第2版发表署名文章《完善支持体系 护航乡村儿童健康成长》(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07/content_632726.htm?div=-1)。本成果是蔡连玉教授团队所承担的“教育共富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乡村“小而优”学校样板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成长环境不断改善,但乡村儿童成长仍存在诸如身心健康不佳、教育资源缺失、社会关怀...
11
2023-11
研 · 洞见 | 《中国教育报》刊发教育学院陈殿兵副教授和研究生署名文章
日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殿兵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王伊宁在《中国教育报》刊发署名文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制定行为规则》。文章在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在教育和研究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指南》的基础上,从生成内容、政策法规、知识产权和数字鸿沟等六个层面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显性与隐性风险,并从政府、服务提供者、用户等层面提出具体举措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文章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并非新鲜事物...
01
2023-11
研 · 洞见 | 《光明日报》刊发教育学院田小红副研究员署名文章
日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田小红副研究员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增进民心相通:深化中非高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对“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大部分参与院校和非洲孔子学院的访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对继续深化中非高校合作提出项目设置需与大学自身发展的使命相一致、设置能够“在非洲土壤中生长”的合作项目、加强农、林、水、医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合作、优化项目运行机制等若干建议。首先,文章提出,大学...
26
2023-10
研 · 洞见 | 浙师大教育学院王占军教授和博士生谢静雨在《复旦教育论坛》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教育学院王占军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谢静雨在《复旦教育论坛》2023年第4期上发表题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道德经济意涵”的研究论文,通过论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道德经济性质,展示了道德经济概念在当代大学变革研究中的相关性,从而有助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推进。作为高校第三使命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道德价值和规范如何影响那些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的知识生产活动,以及成...
21
2023-10
研 · 洞见 | 教育学院项建英教授《近代浙江教师教育史料选编(1899-1949)》正式出版
教育学院项建英教授整理的《近代浙江教师教育史料选编(1899-1949》一书于近期在九州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3万字,这是学校“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课题“浙江教师教育史料选编”的研究成果。《近代浙江教师教育史料选编(1899-1949)》主要收集了晚清、民国初期、民国中期和民国后期四个阶段的浙江教师教育史料。在每一阶段开始前都有一段导引性话语,介绍各个时期浙江教师教育发展的背景、特点等,使读者对每一阶段浙江教师教育...
05
2023-10
研 · 洞见 | 教育学院沈俊强博士译著《童年人类学》出版
2023年9月,教育学院沈俊强博士独自完成的译著《童年人类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中译本全文五十余万字。该书是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荣休教授戴维·兰西(David F. Lancy)“一生学术成果的汇聚之作,也是西方童年人类学的集大成之作”。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巴里·博金(Barry Bogin)教授评论说,“从进化生物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说,这本书是对人类儿童所进行的最全面或许也是目前仅有的研究。它以最出色的理论...
25
2023-09
研 · 洞见 | 教育学院刘爱生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上就中小型城市本科高校发展发表学术论文
2023年9月18日,教育学院刘爱生教授与其研究生米艳玲在《中国教育报》刊发署名文章《中小城市本科高校应以校地合作求发展》。文章指出,我国中小城市的部分本科高校,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办学资源紧张、师资力量薄弱、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地理位置不佳等问题。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新生人口的缩减,可以预计,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尤其是那些收缩型城市)的本科高校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当前,追求高质量发展,已...
04
2023-09
研 · 洞见 | 教育学院殷玉新副教授接连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成果
8月30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殷玉新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徐月莹在《中国教育报》刊发署名文章《教师读书的三种知识向度》。文章认为作为引领和影响青少年学生走进阅读世界的关键力量,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造就热爱读书的学生,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读书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尤其是读浅书、浅读书、读书浅,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知识的向度。故此,从宽度、深度和广度三方面分享提升教师读书知识向度的方法。文章指出,知识爆炸时代...
30
2023-08
研 · 洞见 |《光明日报》刊发教育学院殷玉新副教授和研究生署名文章
8月29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殷玉新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陈晨在《光明日报》刊发署名文章《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须细化贯通培养机制》。文章认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亟须建构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段贯通的衔接机制,布局学校差异化发展态势,探索学科融合的建构思路,建构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提供高质量人才队伍。文章指出,学段壁垒是建构中国特色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